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
——孟郊
在濟南市文化西路有一位72歲老太太,她叫孫法菊。每天她推著三輪車走街串巷活動在垃圾箱旁靠撿廢品為生,F(xiàn)在她和95歲的母親董寶英一起住在濟南市民族醫(yī)院后面的徐家花園一條胡同里的兩間破敗的平房。孫法菊母女都是安徽人,16年前董寶英從安徽來到濟南來女兒孫法菊家投親。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,孫法菊在丈夫去世后,就搬來和自己的母親生活在一起。董寶英的兒子因無力償還給妻子治病所欠的債而遷居,走時帶走了董寶英和孫法菊的戶籍證明。由于沒有相關的證件和證明,兩位老人無法享受低保,只能期待兒子回來。所以,為了生活孫法菊每天推著三輪車去撿拾廢品。一天下來,就算是車上滿載街頭撿來的紙箱和塑料瓶,最多也只有十幾元收入,剛夠母女兩人吃飯。在她們所住平房外堆滿了垃圾塑料瓶子,住的小屋很破。以前,屋里沒有東西生火,冬天太冷了,她就去附近燒烤店要一些人家不用的碎煤點火取暖。后來,女兒給她買了一個小爐子,既能做飯,又能取暖。
生活雖然艱苦,但孫法菊覺得20年來自己和母親一起生活在這個再也簡單不過的家里,能給母親以女兒的關心和照顧已經很幸福的事情了。孫法菊原本身世坎坷。3歲時,父親去世,是母親一個人將她和弟弟拉扯成人。母親為了養(yǎng)育兩個孩子,經常靠乞討度日,F(xiàn)在孫法菊自己也有一兒一女,兒子在徐州,女兒在濟南一處集市上做著小買賣,女婿早就下了崗。孩子們生活都不容易。
每天上午,孫法菊都要先把老母親安頓好,然后才出去拾荒。冬天了,天氣比較冷,每天晚上,孫法菊回來先給母親暖暖暖被窩。孫法菊說,自己買不起熱水袋,只好把熱水灌進瓶子里給她的母親暖腳。熱水袋作用很大既可以暖腳,又可以解渴。如果在孫法菊出去撿破爛,娘渴了,她不用起床,直接喝這瓶子里的水就可以了。雖然,辛苦一天晚上回來很累,孫法菊還是每天都幫她洗腳,每隔一天都幫她洗一次頭。











